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巡视工厂的生产和检验设备的运行状况;
2.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点击查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第 3 条.采购和进货检验
第 4 条.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第 5 条.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第 6 条.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第 9 条.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3.证书使用和标志的购买、使用、保管情况;
4.受监督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了文件化的获证产品一致性控制要求;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了文件化的成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要求;
5.是否有获证产品变更未经批准违规出厂销售行为等;
6.受监督企业有无销售与证书不符产品的情况;
7.受监督企业有无证书暂停、注销、撤销后继续出厂销售原获证产品的行为;
8.现场生产和检验过程见证(适用时);
9.受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及评定中心的有关规定(见附件 8)建立了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登记制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销售去向等内容,按规定上传至“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登记管理系统”;
10.验证上次监督检查和/或产品监督检验不合格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11.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不符合。
二.检查要求:
1.监督组应要求受监督企业开放生产现场所有房间或地域,以供监督检查。除涉及军品生产等机密外,监督组必须核实受监督企业每个房间或地域的功能及存放的与获证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物品的情况。对于受监督企业刻意隐瞒的房间或地域,必须重点巡视。
2.监督组应现场对企业生产和检验能力、生产工艺文件、产品设计和采购文件有效性等进行重点核查,进行生产和检验过程见证(适用时)。
3.对于未制定或未有效执行一致性控制要求和例行检验、确认检验要求的企业,监督组应现场做出不通过的结论,收回同标准涵盖的产品证书,报评定中心处理。
4.适用时,监督组在生产现场应开展指定项目的检验见证活动。现场时间不允许时,可进行模拟检验见证。
(1)重点考核以下内容:
①.检验作业指导文件中的技术要求与认证依据标准的相关规定是否一致或起等效作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②.检验设备能否满足检验作业指导文件要求;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按规定周期进行了计量和校准;
③.检验记录表是否与检验作业文件要求一致,具有指导或提示作用;
④.检验人员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检验作业指导文件;操作是否有效;是否按要求填写了检验记录表。
(2)见证结束后,监督组填写检验过程见证记录,按下列要求进行判定:
①.对于能够在监督检查期间完成的检验见证项目,监督组应对检验情况的符合性进行单项判定;
②.对于部分不能在工厂监督检查期间完成的检验见证项目,监督检查组应在要求检验人员进行模拟检验的基础上,进行该项目的检验能力判定,并注明为模拟检验操作;
③.全部检验见证项目完成后,监督组汇总形成检验见证的总体意见,并签字确认。
(3)对工厂检验人员不能完成检验或检验结论不准确的,监督组应做出不通过的结论,收回同标准涵盖的产品证书。
5.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认证证书的信息,如: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的名称或地址(生产企业未搬迁除外)发生变更,获证产品型号或规格等发生变更或有证据表明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质量保证体系发生重大变化,认证委托人未向评定中心申请变更批准或备案的,监督组应对对应证书进行封存,告知企业在未获评定中心批准或备案前不得出现违规出厂销售行为;如获证企业已按规定申报,监督组应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变更未经确认即产品违规出厂销售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应提取相关证据,收回全部产品证书。
6.若受监督企业有生产与证书内容不符产品、但未出厂销售的,检查组应要求受监督企业不得出厂销售。为保证认证有效性,应要求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委托认证或变更确认),必要时检查组可封存证书。若受监督企业有出厂销售与证书内容不符产品情况时,检查组应封存证书,要求企业立即停止出厂销售并通知使用方暂停使用。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经委托认证或变更确认符合认证要求的,可继续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不得使用)。当企业未采取纠正措施或无法落实整改要求时,检查组应在 5 个工作日内上传检查结果,评定中心应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证书进行处理。
7.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倒闭情况,评定中心应撤销此类企业获得的全部证书。对经多方联系仍无法找到的企业,评定中心应暂停或撤销此类企业获得的全部证书。
8.监督组在现场应核查受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了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登记制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销售去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