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产品自愿性认证,是相对于消防产品强制性CCC认证的一种消防产品质量认证。
国家认监委规定对22大类的159种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对部份未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目录的产品,可以进行非强制性认证,非强制性认证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称为“自愿性产品认证”。
所以自愿性认证,是生产企业自愿的,未认证的也可以生产、销售,但可能会受到市场方面的制约作用(有个认证可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是自愿性认证跟强制CCC认证唯一的区别,其他认证流程、检验项目、认证规则、检测标准等都是一样的。
不管是强制性认证,还是自愿性认证的,证书的效能都是一样的,都只是证明这个企业(工厂)有能力按照认证中型式检验的设计方式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都只证明工厂有这个质量保持能力,并不能证明产品的质量都是合格的。因为一张证书并不能保证这个企业(工厂)在批量生产时是否按照了型式检验时提交的样品的设计方式、生产工艺、原材料配件质量等等完全一样地去执行了。所以证书只能证明这个产品的这种设计方案可行,这个企业(工厂)能按这个设计方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能证明产品合格的是出厂合格证明,出厂合格证明是企业(工厂)自己出的,我证明我的产品是合格的,我的依据是认证证书,因为我严格的按照证书已经认可的设计方式、生产工艺、出厂检验等等要求去做了,所以我的产品合格。
如此说来,如果卖出去的产品不合格,本身只能说明工厂出具的出厂合格证无效,并不管认证证书什么事。
而以往的准入制度是通过CCC认证的产品才可以生产、销售、进口。这误导了整个市场,有证书的产品就是合格的产品,出了问题就是认证机构的监管不到位。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现象,一张证书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吗?肯定不可能?那为什么还需要强制性认证呢?还要用强制性认证这么个准入机
制呢?并且好像就我们国家这种强制性认证最多了。还有行政审批等很多的强制性准入机制,看起来一点都不合理,造成了很多麻烦、很多弊端、很多黑幕……
但是,真是这样的吗?十几亿人的一个国家,每年考公务员的那都是人才里面的人才,这么一个由人才里面的人才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组织,能整出这么不合理、很多弊端、普通人都能看出来没什么作用的机制吗?可能吗?绝对不可能的吧!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飞速发展的弊端就是标准、规范等没来得及跟上发展的速度。那怎么办呢,不能停下来不发展,等着标准、规范完善了再继续吧。再有发展之初,我们很多产业都是刚起步的,没有成熟的技术,没有成熟的市场,并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的情况,不说大家也都知道。那么国家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出台了一系列的准入机制,来引导中国企业走向成熟。
比如行政审批:审批你的设计符合最低标准的安全要求;
生产许可:审定你有能力生产保障最低安全标准的产品;
形式认可:认可你的产品设计方案可行,能保障最低的安全要求;
再到CCC认证:你有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有按这个方案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
(以上都是最低的标准要求,相对100分考试来说,只是60分的及格的要求)
最后产业成熟了,就是在一个需要强制认证的产业内,80%的企业都能及格以后,那么这个产业就不再需要强制性去保护、去引导了,把它交给市场去优胜劣汰,让可能70分、80分、或者更高的90分以上的企业更好,让差的企业被淘汰,这样产业才能良性发展。
或者换种说法就是,当一个产业的80%以上企业都能及格的时候,这个只要求及格的“强制性CCC认证”就失去了他的准入的作用,如果再持续存在,那就只能滋生暗箱。所以取消这个准入,转为自愿性,把它交给市场,才能让产业良性发展,即减轻国家行政的负担,更减少了企业的行政开支。